(通訊員 趙霞)“白菜入庫時都是正常的,并且簽訂了存儲合同。沒想到僅僅就隔了二十天左右來查看時,堆放白菜的區(qū)域竟然已經開始流水,全部壞了·····”面粉加工廠負責人余某痛心的告訴記者。
據了解,2024年12月,新疆某冷鏈物流公司冷庫內傳來刺鼻的腐臭味——存放的白菜在存儲過程中大規(guī)模腐爛!面對堆積如山的受損蔬菜,當事人余某(新疆某面粉加工廠負責人)緊急聯(lián)系新疆臻冠達農業(yè)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該公司”),委托其對存放在冷庫中的白菜損害程度及經濟損失進行“現(xiàn)場解剖式”評估!一場關乎冷鏈安全與責任劃分的博弈正式拉開帷幕。
該公司收到委托后,于12月26日指派三名由高級農藝師和價格鑒證師組成的鑒定組前往現(xiàn)場進行勘察。
根據專家團隊現(xiàn)場勘驗調查顯示,面粉加工廠存放在冷鏈物流公司冷庫的蔬菜種類有白菜和蘿卜,分別存放在單板棚內和夾心板棚內。單板棚內存放的白菜有輕微受凍,但尚未損壞;而存放在夾心板棚的白菜已被運送至冷庫圍墻外面的空地上,這部分白菜已嚴重損壞,腐爛變質,失去商品性。庫房內存放的蘿卜基本正常。鑒定人員在現(xiàn)場隨機選取多個裝有白菜的編織袋稱重統(tǒng)計,平均每袋白菜的重量為30公斤左右。
高級農藝師趙玉江告訴記者,本次評估工作鑒定組采用了市場法評估,得出最終結論:新疆某面粉加工廠在當地冷鏈物流公司冷庫存放的180噸白菜損害程度為嚴重損壞,因此造成的價值損失接近290000元。
此次事件不僅暴露出冷鏈物流行業(yè)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溫度管理漏洞,更引發(fā)業(yè)界對農產品倉儲保險機制的深入討論。專家呼吁,亟需建立全鏈條溫度追溯體系,避免“冷庫變冷酷”的黑色幽默重演。